出差,对于许多职场人来说,是一件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。在这种情况下,能够与一位颇具争议性的同事一起出行,无疑为这次旅程增添了更多复杂的情感。在这次出差中,我的搭档是我最讨厌的部长。明明是个专业能力出众的人,但他那高高在上的态度和常常不屑一顾的言辞,真让人难以忍受。
旅途的开端并不顺利。我们在机场的候机厅等待时,他不断地用手机处理工作,时不时发出沉重的叹息。我试图聊些轻松的话题,但他对此显得毫无兴趣。透过他那副冷漠的表情,我似乎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厌烦。这样的局面让我倍感尴尬,心中不禁思索:这次出差会变成怎样的折磨?
飞机落地后,我们直奔酒店。途中,我们必须以同伴的身份合作,尽管“合作”在他眼里似乎是个冷冰冰的数据交换而非人际交往。不久,工作上的讨论开始了,我一边努力跟上他快速而偏执的思路,一边不得不忍受来自他嘴里的不满苛责。但也就在这样的交流中,我发现,他其实对专业知识有着极深入的研究。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,我心里暗自思忖:或许可以从他身上汲取些有用的东西。
晚间的工作会议上,我们不得不展示项目进展。出乎意料的是,部长对我的意见开始给予了一些关注。尽管口气依旧严厉,但我能够感受到他对我发言所做出的微妙反应,这让我意识到,自己的观点也许并非毫无价值。会后,他甚至给了我一些建议,或许只是出于工作需要,但我此时开始重新审视他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我们的合作逐渐变得不那么紧张。虽然他依旧是那个严厉的部长,但在工作中,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。我也渐渐明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风格,而我和他的差异恰恰会催生出某种程度的碰撞与火花。这种互动让我体会到职场中沟通的重要性。
最后一天的晚会上,我捧着一杯饮料,鼓起勇气对他说:“谢谢你这几天的指导。”他看着我,稍作沉思,微微一笑。这一刻,我意识到,虽说是与最讨厌的人一起出差,旅程的结尾却让我收获了不少。或许,“讨厌”并不意味着无用,生活的每一种经历,都是成长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