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二年级的课堂上,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课本上的故事。老师在黑板前耐心地讲解着,声音温柔而有趣。可就在这时,教室里传来了一声微弱而急切的求救:“老师,别揉了,我快尿了!”
这个声音打破了课堂的宁静,大家都朝发声的小男孩看去。他的脸上满是焦虑,手紧紧捂着小腹,显然已经憋得差不多了。老师见状,立刻停下了讲解,关切地问道:“怎么了,小明,是不是想上厕所?”小明用力点了点头,显得既尴尬又委屈。
老师一边微笑着,一边向他温柔地说:“好的,去吧,别憋着。上完厕所再回来,课堂上会等你的。”全班同学纷纷投以理解的目光,甚至有几个小朋友约定要和小明一起去洗手间,仿佛这是一个冒险的旅程。
小明匆匆跑出教室,留下了一片笑声和温暖。老师继续讲课,课堂的气氛轻松而愉快。没过多久,小明气喘吁吁地回到了座位上,脸上的红晕如同初升的太阳,带着几分羞赧与释然。
通过这个小插曲,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彼此的感受,也体会到了课堂上那份宁静与温暖。老师的关心和理解,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安心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明白了,学习知识固然重要,但彼此的关心与支持更是无价之宝。